他被誉为一代船王和民族英雄盈利网,一生几经风雨,却始终坚定地为国家与人民奉献。卢作孚,凭借卓越的航运成就和英勇的事迹,成功挽救了150万人的生命,演绎了中国版《敦刻尔克》大撤退的壮丽篇章。毛主席曾将他与张之洞、张謇和范旭东并列,称其为“近代史上不能忘记的四位功勋卓越人物”之一。然而,正当他功成名就、威震一时时,卢作孚却选择在名利场之外,吞下安眠药,含冤自尽。作为一位杰出的民族企业家,他背后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故,又是怎样遭遇如此沉重的冤屈?
卢作孚1893年诞生于重庆合川县的一个贫寒家庭。年幼时,父亲与哥哥先后去世,这使得他不得不肩负起家庭的重担。然而,他从未因此放弃学业,而是在艰难困苦中自学成才。17岁时,他接触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,并深受其影响,从此点燃了心中那股报效国家的火种,最终加入了同盟会,亲身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。
展开剩余83%革命的火种不仅在他的心中燃烧,也激励他投入到教育事业中,力图通过知识启迪民众。他和一些文学家、艺术家共同创办了民众教育馆,还积极兴办了博物馆、图书馆和音乐艺术馆等文化设施,致力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。然而,在那个军阀混战、日军侵略的时代,卢作孚很快意识到,仅仅依靠精神上的教育并不足以改变国家的困境,真正的“革命”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撑。
他自问:“为何辛亥革命最终会落入军阀之手?难道我们的民族荣誉就这样丧失了吗?”一次在上海的旅程,触发了他与大海的不解之缘。面对眼前壮丽的海景,他注意到中国的货轮几乎为零。甲板上与西方人谈笑风生,而中国同胞却只能在船舱的角落蜷缩,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他的心。
那次旅程成为他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,也激发了他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决心。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三峡航运。1925年,他通过朋友东挪西凑,筹得八千元资本,成立了民生实业公司,进入了船运行业。那个时期,长江的航运几乎全部由外国公司控制,这让卢作孚深感焦虑和不安。在朋友的劝告和担忧中,他默默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:“把长江的航运权抢回中国人手中!”
卢作孚并不满足于简单的经营,他力求改革,先后将长江上游几家航运公司合并,并为员工制定了完整的服务制度。他视员工如家人,真诚待人,强调为顾客提供热情、周到的服务。与此同时,他把公司大部分的利润投入到教育和国家的救亡事业中,自己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。
经过多年奋斗,民生实业终于在1935年达成了“崛起于长江,争雄于列强”的目标,彻底控制了长江上游的航运路线。到1937年,民生实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航运公司,卢作孚也因此被誉为“中国船王”,并出任交通部次长,负责国家的航运事务。
1938年盈利网,武汉失守,国民政府需要将大量物资和人员从武汉转移到安全地带。由于空运能力有限、铁路大多被日本占领,唯一可行的交通方式便是水路。而这项艰巨的任务,落到了卢作孚的肩头。面对数万人的撤离和数万吨物资的转移,卢作孚没有丝毫退缩,他深知这关乎国家未来与民族存亡。
卢作孚迅速作出决策,并亲自督导各项运输工作。尽管长江上游的水位将在40天后进入枯水期,且转移的船只非常有限,任务几乎无法完成,但他依然坚信自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撤离任务。卢作孚制定了分段运输计划,采取日夜兼程的方式进行紧急转运。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,他亲自深入一线,和船员们一起搬运物资、疏导人员。
在转移过程中,日军试图通过空袭来破坏撤离计划,轰炸机接连袭击民生船只,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最终,卢作孚失去了16艘船,117名员工殉职,76人受伤,经济损失高达四百多万。然而,这场撤退仍然成功地将数万名同胞和重要设备安全转移,破坏了日本的侵占计划。
与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情况不同,这场宜昌大撤退完全依靠卢作孚及其民生公司,不仅时间紧迫,且条件艰难。卢作孚将其视为一次为民族未来而拼搏的战争,而非商业行为。撤退完成后,物资的市场价格急剧上涨,但卢作孚坚持将运输费用压至最低,甚至为百姓提供免费船票。百姓纷纷称赞他为“企业家的典范”,而在民族大义和为人处世方面,卢作孚堪称楷模。
抗战胜利后,卢作孚在美国和香港等地进行参观学习,但随着国民政府开始推行亲美政策,并试图将民生公司纳入控制,卢作孚的困境加剧。他拒绝合作,却频繁与共产党保持联系,导致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最终,民生公司陷入财务危机,卢作孚决定将公司的资产交给国家。
然而,在1952年的“五反”运动中,卢作孚被指控为“不法资本家”,遭到严重打击。深感冤屈和无力的他,最终选择自尽。临终时,他留下遗嘱,要求将民生公司的资产归还国家,并告诫家人要自立自强。四川省张群主席在看到遗嘱时不禁潸然泪下,感慨这位伟大企业家不仅没有享受个人的财富,反而将一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。
卢作孚自杀后,他的身世和事业成为了许多政治和商业名流口中的楷模。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他是“对中国民族工业有贡献的最不能忘记的人物之一”。卢作孚的一生,是坚守民族大义、奉献国家命运的一生,是实业救国、教育救国、革命救国的典范。他的牺牲和贡献,注定将永载史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