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过去的6月,关税风暴暂歇,上海趁着窗口期,专注“做自己的事”。
“做自己的事”不是“单打独斗”,很多方面,更需要协同、合作,去联合方方面面,下“一盘棋”。
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主要领导在这个月初再度聚首。这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七年,人们对“一体化”的认识在不断深化。
在一个变乱交织的世界里,在外部风浪和自身转型压力并存的时刻,长三角不是各个板块的拼接,更不是同类重复叠加,而是共同构成一个整体。
依靠充分的要素流动、资源共享、协同配合、优势互补,形成一个强有力的“一”,实现成本最小化、红利最大化,这里会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极、发展动力源、创新策源地和制度试验田。
这意味着,各个区域,都要自觉地扬己之长东南配资,同时自觉地融入全局,一起去下一盘棋。
这需要在产业链上分工合作,共筑高地,也需要在制度上打通门户壁垒。优势互补、协同创新,一个强大的整体的“一”,会自然地造就一个个更高质量的个体的“1”。
上海同对口帮扶地区,也有“一盘棋”。这个月的多个场合都传出过信号:在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之下——比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比如产业转型升级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,比如“稳就业、稳企业、稳市场、稳预期”,上海与相关地区的协作,在诸多领域需要“同题共答”。
同向发力、创新机制、破解瓶颈,进而形成合力、优势互补、整体提升,共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——对口帮扶这样“夯基垒石”性质的战略任务是如此,城市各项战略任务亦是如此。
比如产业升级。
这个月,以服务业见长的上海,重提“都市工业”。一个明确的信号:中心城区,与制造业并不绝缘。
制造业要在多大程度上“回归都市”,还有待细细论证,但有一点很明确:都市里的工业东南配资,不是一般的工业,不是传统的工业,不是大规模建厂房。
它的特性和核心价值,在于都市性。而都市性的核心,就在于融合。
就制造谈制造,做不好制造业。真正的都市工业,势必要打破各种边界,深度融合,多向赋能。
空间要融合,产城要融合,产学研用药融合,制造与服务也要融合。都市的“工业空间”,要有创新空间,也要有交往空间,要有实验室,也要有咖啡馆。从规划布局的角度,当然就要在更高层次上下出“一盘棋”。
又比如“五个中心”。
陆家嘴论坛照例在6月召开,其间,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的《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》同时公布。“五个中心”,又有了重要的一步。
今天建设“五个中心”,较之过往特别强调的一条,就是各中心之间的系统集成、相互赋能。比如陆家嘴论坛上热议过的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同向共行——上海明确,要通过加快构建全周期、多元化、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,赋能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开发,培育创新动能,发展新质生产力。这个过程,亦将推动金融业的转型升级,从而构成良性循环。
而各版块之间的联动升级,涉及一系列制度创新、政策创新。而推动金融相关领域创新,尤其需要各层面、多部门的协同联动。
陆家嘴论坛期间还有一项大动作——《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》正式签署,旨在联手推动沪港国际金融中心错位发展、相互赋能,共同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。
从国家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布局看,推动“强强联手”,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,让两个金融中心在联手中变得更强,无疑是一步重要的落子。
在大局中找准位置,一同下好“一盘棋”——做到了,自然天地宽。
我们7月见东南配资。
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